本文转载自公众号“少年商学院”(ID:youthMBA)作为领先的国际素质教育平台,少年商学院通过世界名校通识课帮助6-15岁孩子发现兴趣并树立目标。
如果说,诺兰的《信条》是上周最受关注的院线片,那本周最受关注的院线片,则非刘亦菲主演的《花木兰》莫属。饱受争议的它,早在正式上映前,便早早遭遇到了口碑方面的滑铁卢——不得不说,98年问世的动画版的确是很多人心目中难以取代的经典之作。
它不但让“花木兰”从民间传说中走出,更让她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与拥戴。即便时隔22年,但它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核,却依然历久弥新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。
花木兰是迪士尼公主里,第一个不靠“血缘”关系成为公主的角色。
与此同时,她也是迪士尼公主里,第一个不靠男性拯救的女性角色。在女性主义的问题上,《花木兰》几乎可以与《冰雪奇缘》系列相比肩。不管是花木兰,还是艾莎公主,她们都不靠爱情来拯救自己,而是靠打破愚见来证明自己。电影里的花木兰,打从一开始就走上了颠覆传统的女性道路。她虽是女性,却并不在意自己的女性身份,在公众场合径自大胆发言,毫不理会他人的看法。作为花家的大女儿,花木兰在父母的教诲下,一直很期待自己能给花家带来荣耀。然而,对于封建时期的女性群体来说,获得荣耀的唯一捷径,就是遵循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,找个好人家嫁掉。可是,在挑剔的媒婆看来,记不住三从四德,喜欢舞刀弄剑的花木兰,却并不是一个合乎要求的新娘:
“你虽然看起来像新娘,可你永远不会为你们家争光。”伤心的木兰担心父亲会一去不返,于是女扮男装,踏上了替父从军的艰难旅程。花家的列祖列宗为了保护花木兰,派出了心地善良的木须龙(Mushu)去陪伴木兰。
这只讲话像连珠炮的小火龙,在路上给木兰带来了许多欢笑与鼓励。从军之后,木兰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与耐性,突破重重考验,获得了上级与队友的敬重。她先是负重爬杆取箭,让队友另眼相看;然后又炮轰雪山,拯救了队友……除了与匈奴展开作战之外,木兰还需鼓起勇气正视自我。
她不仅不同于其他女子,而且还流露出了超越男子之意。
甚至在队友询问她择偶标准时,直言不讳地说:“我喜欢独立的女人。”只可惜,好景不长,木兰的女儿身最终还是被同僚识破了。
此时的她,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——放弃还是崛起?
这种选择,让替父从军的她,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觉醒,她说:“也许我不是为了我父亲,也许我只是想证明我自己。”
最终,她奔赴京城,在危难之际拯救了皇帝乃至整个国家。
这个古老的民间故事就此穿越千年,焕发出了新的时代内涵:木兰替父从军并未为了责任,而是为了践行个人价值。早前,父亲曾对木兰说,他有他的责任,也希望木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。
在父亲看来,他的责任,就是上阵打仗、保家护国;而木兰的责任,则是遵循三纲五常、三从四德。
木兰本身,并不想承担这种责任,过这种循规蹈矩的生活。
因此,她借替父从军之名逃离了家庭,逃离了自己一眼看到尽头的后半生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“替父从军”既可以看作是花木兰与过去所进行的诀别,也可以看作是她开展新生活的前奏。从封建女性中脱胎而出的她,不仅是大家心目中的巾帼英雄和孝女,更是一位敢于向封建礼制挑战的女权斗士。影片结尾,导演刻意安排木兰的战友以“男扮女装”的身份来完成任务。
这种身份上的颠覆,刚好与木兰的“女扮男装”形成互文,籍此传达出“英雄不分性别,男女生而平等”的深层寓意。很多人最早认识花木兰,都是从这首家喻户晓的《木兰辞》中得知的。作为民间瑰宝流传至今的它,蕴含着无穷无尽的IP价值。
而擅长将文化价值变现为商业价值的迪士尼,便稳准狠地把握住了“花木兰”的IP价值。
如今,22年过去,《花木兰》依然可以视作是一个文化上“反向输出”的经典案例。
仔细推敲之后,我们不难发现,火遍全球的《花木兰》,其实并不是东方语境下的传统形象。
比如,“愿为市鞍马,从此替爷征”和“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”这两句诗词,就完美体现出了木兰身上的“孝”和“忠”。花木兰所代表的,其实是古代对两性价值观所寄予的一种最高标准。她替父从军的忠孝节义、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魄,不仅穿越历史尘封,而且还打破民族界限,为西方社会所认可。
不过,在迪士尼的改编中,花木兰却被融入了更现代的“自我意识”,成为了一个不甘束缚,兼具美丽、勇敢多重品质的新女性。
虽然《花木兰》讲得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,里面充斥了各种各样的中国元素:算盘、象棋,熊猫,风筝,纸扇,饺子、舞狮、笔墨纸砚……但不管是人物性格还是情感表达,《花木兰》都流露出了典型的美式风格。她的人物形象,有着非常典型的西式审美:柳叶眉、樱桃嘴、单凤眼、高颧骨,这与中国的传统审美,显然差之甚远。
此外,在这部充满异域风情的动画电影里,迪士尼还植入了浓浓的“美国梦”——即,通过个人奋斗获得成功,勇于打破偏见、桎梏,大胆地追求爱与梦。
这种个人价值取向,与我国的集体价值取向,显然迥然不同。可见,擅长处理多元文化,并为其注入美式精神内核的迪士尼,在驾驭异域文化方面,早已游刃有余。为了创作这部电影,迪士尼的工作人员曾耗费了不少心血。
这部斥资1亿美元的动画,不但历时两年创作,而且还汇聚了700多名工作人员。
为了了解中国的本土文化,主创曾派遣创作团队前往中国实地考察,以获得创作灵感。
在动画的表现形式上,《花木兰》不像《狮子王》那样致力于刻画细节,而是模仿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,使场景颇具古风,突破了迪士尼过往的创作风格。
除此之外,《花木兰》的电影配乐,同样也令人印象深刻,运用了多种东方乐器加入编曲,让音乐与画面相得益彰。
和《冰雪奇缘》的《Let It Go》一样,《花木兰》同样也配有一首经典曲——Lea Salonga演唱的《Reflection》。
当花木兰在片中娓娓唱出这段旋律时,不少观众都为之动容:Look at me I will never pass for a perfect bride or a perfect daughter.
看看我自己,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完美的新娘,或是一个理想的女儿。Can it be I am not meant to play this part.我并不打算这样去做。Now I see that if I were truely to be myself,现在我明白 如果我真正地做我自己,I would break my family's heart.我将会伤害家人的心。……
Somehow I cannot hide,
我无法隐藏自己,Who I am though I've tried.即使我曾尝试过去掩饰。When will my reflection show who I am inside?我的倒影何时能反映我的内心?When will my reflection show who I am inside?我的倒影何时能揭示真正的我?
如今,二十多年过去,当我们重温这部作品,依然可以感受到溢于言表的震撼和感动。
迪士尼不但为花木兰这个古老的东方IP注入了新的生命与活力,而且还传达出了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,表现出了诚恳、敬业的创作诚意。
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,这部作品都称得上是一部老少咸宜的经典之作。
它告诉我们,想要的东西不但要自己争取,而且还要坚定地相信自己。